顳顎關節疼痛治療│顳顎關節疼痛全方位治療 - 謝明吉、姜厚任│顎顏面美學重建專科診所│風華聯合診所

首頁 正顎‧ 顳顎關節重建中心 顳顎關節全方位治療
以類別搜尋
以關鍵字搜尋
顳顎關節全方位治療

顳顎關節│顳顎關節治療│顳顎關節疼痛治療

 

顳顎關節疼痛?牙齒咬合不齊?求診方針大公開

顳顎關節障礙,是為現今的流行病症之一。根據醫學數據顯示,在2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約70%或多或少都有顳顎關節障礙問題,例如:嘴巴張大時,會聽到卡卡聲響,或是耳鳴、耳痛…等,其中85%患者可以透過顳顎關節保守治療獲得緩解,但15%的患者則持續感到疼痛,甚至面臨嘴張不開、牙齒無法咬合對齊的恐懼;因此,倘若你接受顳顎關節保守治療3~6個月後,疼痛或咬合依舊沒有獲得緩解與進步,這就代表目前的治療方式無法對你產生效果,應當尋求第二醫療建議。

如果,你實在不知道自己應該向哪一科求診,不妨到已經統合牙齒矯正、顳顎 關節、外科手術及呼吸睡眠中止等相關項目的All in One正顎/顳顎關節專科診 所,這是目前美國治療顳顎關節和矯正牙齒的最新趨勢,因為正顎/顳顎關節 專科整合診所是以患者為中心,採跨門診的整合性治療方式,能迅速且確切分 析患者的病痛肇因是來自骨頭、咬合、關節或是呼吸道…等,進而為患者對症 下藥。

 

顳顎關節 長年無法解決顳顎關節疼痛,矯正10年後牙齒咬合不齊

今年24歲的小琪(化名),長年備受顳顎關節疼痛困擾,找過牙齒矯正科與顳顎關節障礙科醫師,卻始終無法獲得緩解;直到醫師建議她向正顎/顳顎關節專科整合診所做第二諮詢後,小琪才知道自己10多年來的顳顎關節疼痛,其實是來自於9歲時的一場騎單車摔傷事件,導致顳顎關節盤移位了!

記憶中,小琪覺得自己從國小開始就有顳顎關節疼痛問題,所以12歲那年,她先接受牙齒矯正治療,但由於關節狀態不穩定,導致疼痛狀況無法改善,甚至有時候連嘴巴都張不開,矯正療程也不得不暫時喊停,使得原本可以在1~2年完成的牙齒矯正療程,斷斷續續延宕近4年才結束。

可是,由於顳顎關節疼痛問題從未解決,後來小琪的父母親便帶著小琪向一般醫院的顳顎障礙科求診,醫師也為小琪進行一般性的保守基礎治療─使用咬合板與消炎止痛藥;雖然根據臨床研究發現,85%患者可以透過保守治療獲得緩解,但小琪卻始終沒有解決疼痛問題,就這樣持續吃了好多年的消炎止痛藥,身邊的親朋好友則開始擔心,再這樣繼續吃藥下去恐怕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直到10年後的某一天,小琪發現自己花了近4年時間,好不容易矯正好的牙齒,竟然又發生無法上下對齊的問題;尤其當前方牙齒無法對齊、協助切斷食物之際,小琪只能把食物往後方臼齒塞、囫圇吞嚥,嚇得她立刻向青少年時期的原矯正科醫師求助;不料,醫師卻跟她說:「妳可能要重新做矯正,把牙齒再對合回來!」讓小琪覺得昔日夢魘再次浮現,深感沮喪;此時,束手無策的顳顎關節障礙科醫師才將小琪轉介至正顎/顳顎關節專科整合診所做第二諮詢。 

接手小琪顳顎關節障礙治療後,我們從關節內視鏡裡發現,患者的顳顎關節盤已經移位,而且關節裡充滿發炎性物質及部分沾黏纖維化組織,更加壓縮顳顎關節內的空間,因而同時進行關節沖洗,藉以清除這些發炎物,達到減輕疼痛、讓患者能張開嘴巴…等目的,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徹底解決患者疼痛的問題─把移位的關節盤回歸原位,只有當患者的關節恢復穩定,疼痛才不會再次發生。

之後,根據術後6個月追蹤報告顯示,小琪嘴巴的開闔已恢復正常,疼痛不再發生,當然也不需要再繼續食用止痛藥了!只是,小琪繞了太多遠路、花了太久時間才對症下藥,使其顳顎關節的骨頭已發生吸收現象,即骨頭變短縮小,導致下巴後縮、上下排牙齒無法咬合,所以必須再次接受矯正治療,讓牙齒對齊,但無法改變下巴後縮的外觀以及可能因下巴後縮,產生呼吸道不暢順而引發睡眠中止及打呼問題;或者選擇正顎手術,一併改善牙齒咬合、下巴後縮的外觀及預防睡眠中止和打呼問題產生。

而牙齒矯正與正顎手術前後最大的不同,是臉型的美觀與否。牙齒矯正不管臉型,僅把上下排牙齒"拉"至對齊的位置;但正顎手術則是將顏面骨架調整至正確位置,在維持臉型美觀的同時,也讓上下排牙齒返回對齊位置,甚至還能一併拓寬呼吸道空間,預防發生睡眠中止與打呼問題;若仍需微調牙齒的密合度及美觀細緻度,可再接受牙齒矯正,但因為關節穩定了、骨頭位置正確了,將能大幅縮短矯正時間。

這也是正顎/顳顎關節專科整合診所獨樹一幟的優勢。因採跨科別門診醫師會診,掌握患者所有狀況,藉以提供量身訂製的完整療程及建議,再讓患者自行選擇,才能讓患者真正感到滿意。

 

顳顎關節 顳顎關節障礙者去國術館喬骨頭,造成急性發炎

實際上,像小琪繞遠路的案例多不勝數,甚至還有患者跑去身心精神科或是到國術館求診。

印象中,有一名20歲初頭的大學生阿海(化名),一開始只覺得耳朵痛,跑去看耳鼻喉科,醫師告訴他,可能有中耳積水問題,所以開一些止痛藥及抗生素給他;可是,他的疼痛狀況依舊反覆出現,吃東西和張嘴時也開始感到疼痛,於是阿海轉跟爸媽求助,媽媽一聽就連忙帶他到當地有名的國術館,希望透過老師傅"喬骨頭"來改善吃東西會疼痛的問題。

沒想到,不喬還好,一喬骨後,阿海竟然連嘴巴都張不開了!嚇得爸媽趕緊問親朋好友哪家醫院診所好,把帶他到來看診,才知道阿海是罹患顳顎關節障礙;只是經過喬骨後,反而造成急性發炎,顳顎關節盤異位也更加嚴重了,才會連嘴巴都無法張開。

在現今診斷關節盤異位主要依據─核磁共振(MRI)檢查下,我們發現阿海的顳顎關節腔嚴重發炎,建議他先做關節沖洗,排除令顳顎關節發炎的物質,打開被壓縮的顳顎關節腔,讓阿海的嘴巴恢復正常開闔、緩解急性發炎症狀,再依循顳顎關節障礙的基礎治療:戴上咬合板、多休息並攝取軟質食物;不到3個月,阿海就完全痊癒了!

 

顳顎關節 多數家長忽略 孩子的咬合問題可能來自於顳顎關節障礙

值得一提的是,小琪與阿海兩個例子,正好能成為顳顎關節障礙主要發生族群:青少年和成年人之代表;尤其,從小琪的案例中不難理解,倘若顳顎關節障礙發生在骨骼尚在發育的幼兒至青少年時期,但又沒有即時對症下藥的話,將可能導致孩子未來發生齒顎顏面異常的問題,例如:大小臉、戽斗、咬合不正、顏面歪斜、暴牙…等,因為顳顎關節,是臉部顏面骨骼的發育中心,一旦顳顎關節受傷了,將會影響孩子上下顎骨發育,造成齒顎顏面異常。

可惜的是,大部份的家長都不知道顳顎關節對顏面外觀及引發疼痛的影響力,而是把焦點擺在孩子的咬合有問題,或是上下排牙齒無法對齊、牙齒排列很亂,下巴後縮或前凸影響美觀,期望透過牙齒矯正解決這些問題;殊不知,這些問題的源頭可能來自於顳顎關節障礙,假設沒有經過謹慎評估,就先進行矯正,就會像小琪的案例一樣,在未來5~10年埋下一顆未爆彈。

所幸,現今的大型醫學中心或矯正診所,在進行矯正前,都會先做顳顎關節評估,這是目前醫學界的共識:先讓患者的關節回復穩定,才處理後續的咬合和骨頭問題;換言之,不論患者是因為外傷、撞擊造成顳顎關節盤異位或是壓力、咬合不正造成顳顎關節盤異位,導致不適症狀產生,我們都應先解決不適症狀及顳顎關節盤異位問題,再來考慮患者能不能穩定接受矯正或是正顎手術治療。

但須提醒民眾注意,一般醫院的顳顎關節評估,大多都以患者是否出現不適症狀為依據,特別是已出現疼痛問題,才會請患者諮詢顳顎關節科醫師;可是根據臨床數據顯示,罹患重大顳顎關節障礙者之中,有25%患者不曾發生明顯症狀,所以即使你或你的孩子覺得自己只有牙齒咬合問題,沒有疼痛、耳朵痛或張嘴時發出聲響等顳顎關節障礙症狀,也千萬不要大意,因為當牙齒咬合發生問題時,仍有四分之一的機率是顳顎關節障礙所造成的,從我經手的患者裡,不乏在矯正過程中,因加重顳顎關節問題才產生疼痛而前來求診的案例,就能獲得證實。 

由此,可以再次說明,為什麼美國現在盛行 All in One 的整合型診所,因為無論 是咬合問題或是顳顎關節疼痛問題,只要到一家正顎/顳顎關節專科整合型診 所,就能獲得全面性的診斷及治療,不必擔心找錯門路或是繞了遠路而延誤最 佳治療的黃金期。

 

顳顎關節 10調評估問題 初步檢視你是否有顳顎關節障礙!

總而言之,正顎/顳顎關節專科醫師遇見幼童至青少年的患者時,都會把重心擺在顳顎關節障礙將影響他們未來的生長發育;對於成年患者,我們則是針對問題及症狀解決它,包括採用目前台灣醫療院所少見的置換顳顎關節方式,用自己的肋骨或人工關節重建顳顎關節。 

但,是不是所有覺得顳顎關節好像有問題的民眾,都必須求診呢?其實,你可以先做以下自我評估檢測,再決定是否到正顎/顳顎關節專科接受諮詢。 

您是否察覺自己常緊咬或有夜間磨牙症狀?
您早晨起床是否常感到頭頸肌肉酸痛、僵硬?
當緊咬牙齒時,顎顏面疼痛是否加劇?
張開嘴巴時是否有明顯聲響或卡住的感覺?
張口活動、吃飯或打哈欠時是否感到疼痛或困難?
身體其他關節是否有經常疼痛甚或關節炎問題?
咬合時是否上下排牙齒無法完全密合?
前牙是否無法接觸或撕裂食物?
是否發現臉型歪斜、不對稱或嚴重下顎後縮?
牙齒是否有磨損、縮短或對冷熱過敏嚴重情況?

對於以上問題,如果你勾選比例越高,罹患顳顎關節障礙(temporo- 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可能性就越高;倘若覺得不安,不妨交由專業 醫師為你作進一步檢查及治療;尤其是,集結牙齒矯正、正顎及顳顎關節治療 、睡眠呼吸中止與整形外科的正顎/顳顎關節專科整合診所,將能一次提供患 者全面且詳細,又具整合性的評估、治療建議與最適合的療程,這也是正顎/ 顳顎關節專科診所與一般醫院最大的不同之處。

 

 

Copyright © 2007-2017 
All Written Contents and Pictures Created by Dr. Adrian M. Hsieh and Dr. Scott H. Jiang

 

 

 

手術成效因人而異,需由專業醫師評估。案例圖片經當事人授權同意公開使用做為診療的輔助說明、衛生教育及醫療知識分享,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