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顳顎關節疼痛治療】PRP再生療法於顳顎關節骨性關節 - 謝明吉、姜厚任│顎顏面美學重建專科診所│風華聯合診所

首頁 正顎‧ 顳顎關節重建中心 顳顎關節的微創治療 PRP再生療法於顳顎關節骨性關節
以類別搜尋
以關鍵字搜尋
顳顎關節的微創治療
PRP再生療法於顳顎關節骨性關節
簡介

PRP再生療法於顳顎關節骨性關節  

 

 

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PRP)再生療法於顳顎關節骨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degenerative arthritis)之應用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是很普遍的一種關節疾病,尤其在負重關節(load-bearing joints)常發生(如:膝關節)。病因是關節中兩個骨頭的接觸面,就是覆蓋在骨頭表面的關節軟骨(articular cartilage)產生破壞(Kalladka M,2014),簡單來說就是關節軟骨及骨質磨損。罹患骨關節炎的關節經由X光或電腦斷層的檢查,可看到軟骨受到傷害及磨損,關節表面凹凸不平(erosion)、關節腔變窄(decreased joint space)以及骨刺(osteophyte)的產生(Laskin DM,2006)。骨關節炎主要的症狀是疼痛、僵硬、張口困難(但也有約25%顳顎關節骨關節炎沒有明顯症狀),在活動關節時,常可聽到不正常的磨擦聲響。

 



跟一般膝關節或髖關節的骨關節炎跟年齡老化(aging)有高度關聯稍有不同,許多顳顎關節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Degenerative disorders of TMJ)患者從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產生症狀(平均40~45歲左右),甚至比膝關節等骨關節炎提早20年以上發生(Martinez-Blanco M, 2004)。顳顎關節骨關節炎同樣有好發於女性的傾向(KE Alexiou, 2009)。顳顎關節障礙(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患者中,大於20%合併有顳顎關節骨關節炎症狀(Tanaka E, 2008)。

初期顳顎關節骨關節炎治療以藥物、物理性治療等非侵入性治療為主(Treatment guideline of AAOMS, 2015)。針對對保守性治療無效的顳顎關節骨關節炎患者,使用微創顳顎關節鏡及關節沖洗(arthrocentesis/arthroscopy)方式,可有效降低關節發炎、疼痛症狀(Nitzan DW, 2001)。另外顳顎關節內玻尿酸注射(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of hyaluronic acid),在臨床研究上對退化性關節炎也具有症狀緩解功能(Lohmander LS, 1996)。

 

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PRP)療法的原理是抽取病患少量血液,經過高速離心後,分離取得具有3至8倍血小板濃度的血漿,再注射至關節內。PRP富含高濃度的生長因子(如PDGF、TGF-β、IGF-I等),透過其中的生長因子可幫助軟骨等關節內組織修復(Nukhet K,2014),並且減輕關節內的發炎反應、降低關節疼痛症狀。學者證實富含生長因子的PRP可以調節關節滑膜細胞生理(synovial cell biology),增加關節液產生(Anitua E,2007)。

 

以PRP治療骨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在膝關節等四肢關節上已經有很成功的臨床應用及效果(Kon E,2010)。近年PRP注射療法也開始應用在顳顎關節骨關節炎的治療。動物實驗中證實PRP有效幫助磨損後的顳顎關節的骨質結構再生(Nukhet K,2014)。臨床上關節沖洗(arthrocentesis)治療後,再加上PRP注射可大幅降低顳顎關節疼痛,且與對照組患者關節相比,有兩倍左右(87.5% vs 46.6%)的關節骨質修復情形(reparative remodeling)(Songul CK,2015)。

 

顳顎關節骨關節炎好發時間較膝關節等位置要早,關節結構異常(關節盤異位)、過度關節壓力(磨牙、緊咬、單側咀嚼等)、系統性疾病、天生關節結構缺陷或外傷等皆是造成原因。初期治療仍以減輕關節壓力(物理性治療、減輕磨牙緊咬)、提升關節自我修復能力(營養補充、改善生活型態)為主。再生醫學的進步,PRP療法的優點在於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易取得、微創,且在合適的適應症下可以提高其他治療的成功率(合併關節鏡或關節沖洗治療),及有啟動關節組織再生的機會。
 

 

 

Copyright © 2007-2017 
All Written Contents and Pictures Created by Dr. Adrian M. Hsieh and Dr. Scott H. Jiang

 

 

 

手術成效因人而異,需由專業醫師評估。案例圖片經當事人授權同意公開使用做為診療的輔助說明、衛生教育及醫療知識分享,僅供參考。